1.温度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一定要根据植物的生理特性调整好培养容器内的温度。对大多数植物而言,生根阶段最适的温度是 23~25℃,如果培养容器内的温度过高,则植株生根缓慢,当植株的根系形成以后(培养7天后),温度可以稍高 2~3℃以加快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生产中,为了有效地调节温度,要根据培养室的大小、灯管及整流器的散热程度等配置相应功率的空调进行温度调节。尽管如此,培养室内的温度也并不会完全均匀一致热空气上移,冷气下沉。在分隔为多个层次的同一个培养架上,各层间的温度并不会一样,自下而上,每层温度会相差 1~2C。所以在同一培养室内进行多个种类种苗生产时,应根据各类植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层次进行摆放,既合理有效地利用空间,又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光照
为了减少电的消耗、充分利用电能,光照强度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强。对于大部分 C3植物而言,在培养初期(0~7天) 植株的光合能力相对较弱,因此,30~50μmol·㎡·s的光照强度已足够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到8~12天则需要50~100μmol·㎡.s光照强度,每天14小时光期和10小时暗期即可;12天以后,光照强度可以增至100~150μmol·㎡·s,每天16小时光期、8小时暗期,这时小植株的光合能力最强。
但应注意不同植物所需的光照也不同,在实践中要根据培养的植物种类、植株的生长情况加以调节,并注意观察记录植株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认真总结经验,因苗而异、因环境条件而异,做好微繁殖中的环境调控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