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组培技术在缩短培养周期、降低污染、提升组培苗的健壮和整齐度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点,适合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CAM植物(比如菠萝)等绝大部分植物,然而它在适用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这是它的理论基础所决定的。
无糖培养微繁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以二氧化碳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调节人工环境来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植株能通过自身光合作用满足生长时对能量的需求。因此,只有在植物已经具备光合能力,即有一定的叶面积(含有一定的叶绿素)时,才能进行无糖培养。
我们知道传统植物组织培养通常分为建立无菌体系的初代培养阶段,大量繁殖无菌材料的增殖阶段,无根苗生根阶段以及瓶苗移栽炼苗4个阶段。根据无糖培养的理论基础可知,无糖培养只能用于继代增殖阶段和生根成苗阶段,初代培养阶段不能采用无糖培养的方法。因为,此时培养材料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叶面积,尚不具备光合作用的能力。在无糖培养微繁殖中,由于小植株不需要进行异养到自养这一生理方面的转化,加之小植株生长健壮,不需洗苗就可直接移栽,移栽炼苗阶段变得简单,甚至有些植物可以不经这一阶段而直接移栽到大田。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们还将详述这一问题。比如对于以茎切段增殖的植物来说,光自养微繁殖只需经过两个阶段。 第1阶段为初代培养阶段,将外植体脱病毒并诱导分化出小芽;第2阶段为增殖、生根、过渡同步进行。因为无糖培养的植株较为健壮,可直接移植到大田或温室种植,可不经过移栽炼苗阶段,从而可以缩短培养周期和培养时间。对于以芽繁芽增殖的植物来说,也可把壮苗、生根、炼苗结合在一起进行。
总结一点来说,就是培养物具备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器官发育成熟,即可进入光自养微繁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