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竹芋(Calathearoseopicta)为竹芋科肖竹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优良的观叶植物。
本研究通过红玫瑰竹芋的地下分蘖芽诱导植株再生,建立组培快繁技术优化体系,以期为红玫瑰竹芋的组织培养和种苗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预处理
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红玫瑰竹芋母株上切取长约6.0-8.0厘米的新生分蘖芽,剥去分蘖芽上未展开的叶片和叶鞘,切除基部木质化组织,流水冲洗30分钟,然后切成基部厚度为0.1-0.2毫米、长1.0-1.5厘米的小芽段,备用。
1.2 外植体灭菌
将小芽段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灭菌30秒、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升汞灭菌12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将经灭菌处理的外植体取出,放在无菌纸上,吸干水分,剥除因与药液接触而受伤的外层苞叶,然后接种于芽诱导培养基上。
1.3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2000lx,每天光照16小时。
2 结果和分析
2.1 芽的启动诱导培养
将经消毒灭菌处理的红玫瑰竹芋小芽接种于启动诱导培养基(配方见文末,下图),在光照条件下培养约6天后基部开始膨大,有的外层苞叶翻卷胀开、侧芽开始萌动,继续培养17天,芽伸长至0.6厘米左右,绝大部分外植体顶芽萌发较困难,而基部侧芽更易萌发。
2.2 丛生芽增殖和继代培养
当初代培养的小芽长至1.0-1.5厘米时转入增殖继代培养基中,每隔50天转接1次, 结果表明第3次继代培养的丛生芽增殖系数高达4.32倍、芽高为3.24厘米,且芽苗生长发育良好。
2.3 生根培养
在增殖继代培养的芽长至 3.5-4.5厘米时切下进行生根培养。据观察, 生根培养约9天后芽基部开始出现白色根原基突起,并逐渐长出新根。接种后14天和接种后35天的生根率差异较大,生根率分别为61.1%和88.9%。
2.4 炼苗与移栽
将生根试管苗连瓶置于遮阴率为70%的温室内闭口炼苗,10天后取出,洗净附着的培养基,置于多菌灵1000倍溶液中浸泡30秒,然后移栽于Klasmann泥炭422与Klasmann泥炭413(2:1)混合基质中。移栽后用遮阴棚覆盖保湿,每隔5天淋水1次,15天后撤去遮阴棚并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温度为23-25℃,42天后调查移栽成活率和苗高。
3 结论与讨论
竹芋培养周期长的表现之一是外植体启动萌发所需的时间较长。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红玫瑰竹芋丛生芽增殖继代到第3代时才能达到最旺盛的增殖状态,其可能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别是6-BA在植物体内的累积有关,同时也可能是造成竹芋类植物培养周期长的原因之一。
附配方
诱导培养基:1/2MS+Adenine1.0 mg/L+6- BA 3.0 mg/L+NAA 0.05 mg/L
增殖培养基:1/2MS+Adenine 1.0 mg/L+6- BA 2.0mg/L+NAA 0.50 mg/L
生根培养基:1/2MS+NAA 0.30 mg/L
以上培养基均含30克蔗糖和5.8克卡拉胶,pH5.8
评论